不一样的春节 让空巢老人不空虚

2021-02-20 10:31:41  来源:
分享到:
     “春节假期,我几乎与父母形影不离。这个不同寻常的年,让我感受到亲情的重要,尤其是对父母的陪伴,不要想着‘来日方长’,尽孝就在当下。”林云说。
      这个不一样的春节,发生了许多不一样的故事。一些年轻人和林云一样,体验到曾经被忽略的亲情与爱;空巢老人、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体会到政府、社区对他们的关怀与爱;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感受到机构、护理员对他们的体贴与爱……
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他们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希望子女和社会共同努力,帮助空巢老人不空虚。
      老人首次不能回家过年
      养老机构服务加倍用心
      除夕当天,宁波市江北区外滩街道的独居老人汪爷爷收到一份暖心服务——宁波优护万家养老照料中心送来了“老年餐桌”。汪爷爷非常开心,还定制锦旗送到照料中心,他说:“今年春节,你们不休息,为我送来春节饭菜,解决我吃饭难题,让我感受到浓浓的关爱。”
      浙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陈建义介绍,今年像优护万家这样春节不打烊的老年食堂全省各地都有。“今年,许多地方提倡就地过年,子女不回家,居家老人的吃饭就成了大难题,为此,省民政厅要求各地老年食堂在停止堂食的前提下,为刚需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陈建义说:“除了送餐,各地民政部门、社区、村也着力为留守独居老人做好生活保障,防疫物资与去年相比更为充足。老人有什么需要,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包括上门看望、提供生活物资等。”
      去年我省各养老机构于正月初二起实施封闭式管理,今年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年前就实施封闭式管理。老人们没能回家过年,心理上、感情上都难以接受。“今年我省首次规定机构老人不能回家过年,但是我们要求各机构一定要做好老人的生活保障以及文化娱乐需求保障。”陈建义感叹,“据我了解,这个春节,为了让老人们过好年,各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都特别辛苦。”
      
记者了解到,考虑到这一点,有不少地方还专门给一线养老护理员送去关爱,如杭州市慈善总会给全市一线养老护理员送去深度健康检测套餐、“西湖益联保”补助券及充满年味的年货大礼包,让护理员在杭州安心过年。
      
“空巢化”养老问题凸显
      
子女应多关注精神陪伴
      
我省养老方式呈现多样化,既有机构养老,也有居家养老,既有子女紧密型养老,也有子女松散型养老,甚至还出现“流动型”子女无法陪伴家庭所呈现出来的“空巢化”养老。
      
今年这个特殊的春节让不少老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儿有女,却一直在“空巢化”养老。衢州78岁的何奶奶告诉记者,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偶尔会寄东西回家,也会定期和父母打电话问候,但是很少见面。“我们一整年的盼头就在春节这几天,他们今年都没有回来,家里完全没有过年的气氛。”何奶奶说,社区同志很好,来看望他们老两口,但毕竟不是子女,他们走后家里还是冷冷清清。
      
“人是依靠爱而生存的动物,亲情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爱。”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子女应多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多理解“空巢化”养老的老人常年承受的孤独,多抽时间陪伴父母,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多应该是精神层面的陪伴。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萍认为,过去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看上去很强,但在那个时代主要是生理层面的自我养老,对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并不明显,随着老龄化和现代化的同期发展,老年人对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越来越高。“希望老年人能保持积极心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也希望子女能更多关注父母在精神陪伴、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养老需求。”     
     
“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新制度供给更为迫切
      
日前,日本有关报道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子女无法返乡,屋顶扫雪的工作不少都落到年迈父母身上,导致扫雪事故频发。
      
子女因疫情不能回家,老家年迈的父母如何过年?这次不一样的春节,给家庭成员缺位的养老现象打上问号。
      
“特殊的年让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新制度供给也更为迫切。”王萍表示,“父母在,不远行。”这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观念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强烈冲击下,正悄悄发生变化,子女有孝心,却无法落实到具体的孝行,出现“孝而难养”的社会困境。
      
王萍建议,家庭养老功能的衰退需要社会多层面来进行适当弥补。“大到整个社会环境,小到志愿服务,在老龄化背景下都尤为重要。”王萍说,同时政府可提前谋划公共资源,配备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对养老企业、助老社会组织进行监督、监管,促使他们提供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服务。
 
 
(责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