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落实落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2021-07-20 11:07:00  来源:郑州文明网
分享到:

 7月1日晚,2021年度第二次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议举行,旨在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牢记根本宗旨,激扬奋斗热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高标高质高效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以优异成绩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会上,9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作发言。

  无主管楼有主管 群众呼声变掌声

  管城回族区北下街街道党工委书记 海彦玲

  管城回族区北下街街道辖区内共有137个老旧楼院,其中无主管楼院就占127个,经过前期老旧小区改造后,目前正在分类施策,实现了无主管楼院改造一个,物业跟进一个的目标。

  整合楼院,引进品牌物业,形成规模效应。代书胡同片区共有78幢楼、46个楼院,将楼院划分成4个大型闭合式居住小区,最终,与全国知名的红色物业公司圆方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圆方集团为此专门注册成立了“圆方社区服务中心”。

  探索实践,成立街道物业,进行托底管理。注册成立了街道全资的物业公司,对社会物业不愿进驻的21个楼院进行托底管理,支持物业公司开展水电安装、房屋租赁、家政服务等微利经营项目,保持收支平衡。

  加强扶持,社区全程参与,引导自治自管。对在社区指导下成立有业委会、自管会的24个楼院,街道、社区及时做好协同帮助与支持,引导群众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接下来,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精准发力,切实让群众的“强烈呼声”变为“热烈掌声”,不仅让老旧小区改造的成果保持下去,还要让群众生活得更美、更幸福。

  学史增信提干劲 办好实事聚民心

  新郑市龙湖镇党委书记 马绍敏

  学党史、办实事,就是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受气的“三不”作风,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推进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干部不怕吃苦,群众就能少受罪。我们以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为契机,践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沉到一线听民意,千方百计解民忧。

  干部不怕吃亏,百姓才能得实惠。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突出“吃亏教育”,牢固树立“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肯吃亏才能团结人”的理念。

  干部不怕受气,社会方能树正气。我们把群众的抱怨,当成转作风、抓整治的风向标。既要吃得“苦中苦”,还要受得“屈中屈”。

  下一步,将按照徐立毅书记调研新郑和龙湖指示精神,紧跟市委决策部署,持续发扬“三不”作风,以为民办实事的新成效,赢民心、聚合力、促发展,回应群众期盼。

  群众身边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上街区济源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智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秉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紧盯“小问题”化解“烦心事”,用“三微行动”擦亮“我为群众办实事”大招牌。

  聚焦“微心愿”,百姓诉求“有人应”。“为群众办实事”决不能抛开群众“自弹自唱”,精准对接居民“急难愁盼”的需求,才能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办好“微项目”,群众关切“有人帮”。我们从群众需求出发,充分发动居民参与共建,整合各方资源融合共治,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拓展“微服务”,居民期盼“有人管”。我们成立“爱心服务团”,设置了社会救助、为老服务等103个小分队,可以提供送医上门、银发无忧等34项贴心服务。

  不折不扣办好群众事,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群众身边无小事,最是小事见真情。下一步,将继续坚守初心,实干为民,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以最坚定的态度、最有效的举措、最实在的成绩,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贯通道路双循环 实事办到心坎上

  荥阳市京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张建东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好市民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问题摆在首位,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力以赴治脏乱、补短板、提品质,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实际成效。

  “治堵”“清淤”补短板,畅通城市道路外循环。街道党工委下决心把道路综合改造提升,作为城市“治堵”“清淤”的攻坚战,成立工作专班,先后打通、改造提升了繁荣路、香竹路等十余条道路,获得了周边群众的一致点赞。

  “拆墙”“融合”治脏乱,打通小区道路内循环。为了实现区域融合,我们把改善老旧小区内循环作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把多个毫无隶属关系的小院围墙拆掉,实现统一管理。

  “换颜”“ 升级”提品质,贯通内外道路双循环。经过反复征求居民意见,决定把打造街巷文化作为载体,串联城市道路与小区道路,实现整个城区主路支路畅通循环,让路美起来。

  下一步,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让群众来评判”,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再发力,向市委和辖区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钱袋子鼓起来 好日子火起来

  中牟县刘集镇党委书记 李 恒

  刘集镇紧紧聚焦群众的所急所盼,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四个一批”,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火起来。

  依托园区,企业吸纳一批。开创“企业供岗、政府牵线”就业直通模式,精准匹配、精准就业,今年以来就吸纳4000余名群众实现就地转移就业,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

  提升技能,培训上岗一批。针对50%左右高中以下学历、职业技能不高的劳动力,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买单”,开展工程技术、家政服务等实用性技能培训60余期,1269人实现精准就业。

  强化扶持,自主创业一批。对于返乡务工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自主创业;提供“上门宣传、现场申报、立刻受理”一条龙服务,在手续办理上做到“一路绿灯”。

  精准帮扶,公益兜底一批。针对就业弱势群体,引导方特、绿博园、电影小镇等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20个,精准认定的就业困难对象全部上岗。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做实,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我们就抓什么、干什么,持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啃硬骨头下绣花功 破解群众停车难

  登封市嵩阳街道党工委书记 韩迎旭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学史力行,始终把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游客的满意度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聚焦聚力新建车位、资源共享和智慧管理,有效解决了群众和游客“停车难”问题。

  彻底整治城市闲置土地,多方建设停车位。坚持把整治闲置土地,作为城市停车位的扩容源,全面开展“嵩阳街道闲置土地大排查大治理”,为辖区群众新增公共停车位1.5万个。

  全面打开辖区单位院子,充分释放停车位。城区土地资源有限,盘活辖区停车位是关键。嵩阳街道向居民群众和游客开放停车位超1万个。

  智能统筹交通运营秩序,科学调度停车位。全面推行“停车必入位、泊车必收费、违停必处罚”的治理理念,运用智慧化手段,搭建ETC智慧停车一体化平台、智能诱导系统和三级运维体系,把所有停车场全部纳入平台,统一标识、统一编码、统一诱导、统一运营。

  下一步,将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尺,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回应群众关切 办好为民实事

  中原区秦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王政英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聚焦群众关注的“关键小事”,从最突出的便民市场、健康服务、物业管理抓起,切实提供便捷、精准、优质服务,真正让民生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建设便民市场,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为方便百姓,经过60多天的艰苦努力,便民市场顺利投入使用,实现了居民方便购物、商户有序经营、道路通行顺畅、环境整洁宜居的多赢效果。

  打造健康驿站,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建设“健康驿站”,3个多月时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000余份,服务群众1万多人次,成了周边老年人的健康打卡地。

  引进物业管理,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做足准备,把锦艺物业引入六厂家属院,形成了“大院带小院”的管理方案。

  我们将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需求导向,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郑东新区如意湖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李一

  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优化辖区营商环境,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企业一线开展“访百企、解难题”活动,广泛收集企业群众的意见建议,出实招、下硬招,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破解“用餐难”,为民服务有力度。帮助有条件的楼宇打造“白领餐厅”,目前已在外环8号世博大厦、千玺广场负一楼以及外环25号王鼎国际打造3处楼宇餐饮,同时鼓励传媒大厦等4家大型职工餐厅提档升级,从“对内供应”变为“对外开放”,惠及楼内和周边企业员工。

  疏解“出行难”,为民服务有温度。将CBD免费便民车的运行时间调整为朝7晚10,并由原来的6辆增加为9辆,大大缩短群众在CBD区域内的交通出行时间。

  缓解“停车难”,为民服务有态度。坚持“疏、导”结合,最大化实现CBD区域停车的“供需”匹配,缓解停车难题。

  下一步,如意湖党工委将坚持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围绕群众的“新期待”深耕细作,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书写初心答卷,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实落细。

  探索新模式 让养老变“享老”

  二七区福华街街道党工委书记 张振威

  持续深化“温暖二七”建设,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全力把社区打造成老人的“幸福驿站”。

  党建引领,多元共建。突出便捷性,坚持点线面结合,建立了功能互补、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网络,让老人享受到触手可及的服务。做到打造“旗舰店”、建好“便利店”、织密“服务点”。

  整合资源,多方参与。为了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采取整合专业医养力量、引进专业机构力量、壮大志愿服务力量等办法,融合多方力量、汇聚服务合力。

  问需于民,精准施策。在助医方面,构建智慧医养结合云平台,动态跟踪老人日常健康状况。在助餐方面,开设“分级套餐”“上门送餐”,人均15~20元每天就能吃到可口饭菜。在助乐方面,开设中医理疗、老年大学、怀旧摄影室等,让老年人有了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下一步,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理念,聚焦“学史力行办实事”目标任务,进一步探索为老服务新模式,让养老变“享老”。

(责编:nd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