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著力破解三個困局讓農村老人就地安養

2024-06-16 14:43:50  来源:百度
分享到:

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是國家實施鄉村振興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兩大戰略部署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十四五”全國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均對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作了明確部署和安排,將農村養老服務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內蒙古自治區城市老年人佔城市人口的16.4%,農村老年人佔農村人口的26.7%,農村老年人口佔比高出城市10個百分點,高出全國近3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的局面相對較為嚴重。老齡化程度最深的烏蘭察布市農村人口老齡化形勢更為嚴峻,60歲及以上人口佔常住人口的29.95%,其中超一半居住在農村。留守老人多、空巢老人多,是當前內蒙古農村養老面臨的主要難題。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內蒙古針對“如何養老、在哪養老、誰來養老”三方面困局,探索出一條切合實際的農村養老工作路徑,讓農村老人養老不出村、享老不離家,推動農村養老服務轉型升級。

一是構建三級網絡體系,破解“如何養老”。構建完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加快推進以旗縣級特困供養服務機構為牽引、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支撐、村級站點(幸福院)為依托、家庭為基礎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興安盟農村養老工作堅持試點為主,圍繞旗縣市主城區“一環、二環”向外延伸全面鋪開。烏蘭察布市縣級養老服務中心負責縣域內養老服務信息搜集發布、成果和資源展示、技能培訓等﹔鄉級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統籌本鄉鎮服務資源、直接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行、助娛等服務﹔村級養老服務站與鄉級養老服務中心功能互補,為本村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服務。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重新定位縣、鄉、村三級養老設施功能,旗級養老機構以失能照護為主定位,設置失能照護專區,增設康復設備、智能看護設備等,鄉級養老服務中心以為周邊提供住養和居家社區服務為定位,村級養老服務設施以為本村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為定位。

二是提升養老服務設施,破解“去哪養老”。針對當前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相對薄弱,可及化、便利化程度不高的問題,內蒙古制定完善了《關於加快發展農村牧區養老服務的若干政策措施》、《農村牧區互助養老幸福院建設和運行管理辦法》等。依托敬老院、互助幸福院、黨群服務中心等現有設施進行改建升級和功能拓展,“十四五”以來,內蒙古累計建成蘇木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415個,覆蓋率為53.3%﹔村級養老服務站(含農村互助幸福院)4910個,覆蓋率為44.5%。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又將“開工建設蘇木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70個、村級養老服務站1500個,拓展提升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功能200個”納入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全區農村養老服務覆蓋率和可及度大幅提升。以烏蘭察布市為例,2013年,烏蘭察布在全市推行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通過“集中居住、分戶生活、社區服務、互助養老”,將同村或鄰村的老人集中起來居住。但因農村互助幸福院多由村集體房產、閑置校舍及公共用房配置改造而來,設施老舊、功能不全,鑒於此,烏蘭察布市探索出“三改三修”建中心(站)、“五化”同步強服務的工作模式,烏蘭察布市升級原有養老服務設施,推進幸福院水廁、清潔能源供暖、適老化硬件設施改造,引進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為老人提供助餐、助娛、助購、助浴、助潔、助醫等養老服務,讓農村老人“不離鄉土、不改鄉音、不變鄉鄰”。

三是搭建互助養老格局,破解“誰來養老”。將基層黨建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形成農村社區、村級組織與外來社會團體、社工、社會志願者、慈善組織等主體的多方聯動機制。依托農村老年協會,組織低齡老人與高齡、病弱、無人照顧老人就近、就便結對幫扶,根據困難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採用“一幫一、一幫多、多幫一”等形式,建立起較為固定的結對幫扶關系。完善互助養老積分制度,准確界定服務主體和服務對象,設置互助幫扶積分,明確服務時間換算,結合慈善資金落實積分兌換,激發互助熱情。興安盟重點打造了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等農村養老服務先行試點,形成了“助老聯盟”“義家人”養老志願服務隊、“鄰裡互助”等多個農村養老模式支撐“養共體”。烏蘭察布市建立了“系統+服務+老人+終端”智慧養老服務平台,鼓勵子女為老年人辦理“孝心卡”,初步形成多政策激勵、多資源整合、多業態並存、多產業融合的養老服務格局。鄂爾多斯市探索“黨建引領+流動服務”“以地養老+幸福積分”“社會化改革+專業化服務”“三室聯建+醫康養融合”等新模式,開展政府扶得起、村裡辦得起、老年人用得上、服務可持續的農村養老服務。(梁娟)

來源:內蒙古民政廳

 
(责编:admin)